close
之前Po過一篇20080326 [轉貼]陶冬:台灣市場對總統選舉過度樂觀,現在看起來還真的應驗了陶冬的說法。

5/30在他的Blog上還有在提到有關兩岸的一些看法,參考囉。

========================================

馬英九當選總統帶動一輪台灣股市的狂漲,在投資情緒極端壓抑、市場長期缺乏利多消息的情形下,股市出現反彈理所當然。馬英九當選對穩定兩岸關係有正面幫助,但穩定和「前進」是兩回事,政治面的改觀與經濟的轉型也不能相提並論。

博鰲論壇和胡吳會上,雙方能坐在一起,握手言歡,確實是一大突破,對兩岸關係的改善是一個明顯的進步。這次會面代表過去十年兩岸關係停滯倒退的時代已經結束。然而不到退,未必表示兩岸關係一定會前進。






北京的兩岸政策「示好、但聽其言、觀其行」

我的感覺是,台灣在兩岸關係的表述與期待都很多,北京的態度卻相當謹慎。大陸國台辦在台灣總統大選的四個星期以後,才發表第一個相關評論,且措詞相當平穩,頗有「聽其言、觀其行」的味道。

馬英九在兩岸關係上表現出罕見的矛盾心態,一方面要拚經濟,要開放大陸遊客、大陸資金快速來台,扭轉台灣經濟停滯成長的狀況;但另一方面卻對任何兩岸可能進行的和談,提出一系列的前提條件。今天在兩岸關係或三通議題上,不是北京有求於台北,而是台北有求於北京。北京拖的起、台灣拖不起。

從香港經驗來看,香港在1997年回歸中國大陸,但真正受到北京物質上的支持則在2003年以後,是在一場SARS浩劫、董建華面臨政治危機之後,北京才開通自由行,簽署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前後花了七年時間。


「三通」態度,台灣、北京兩樣情

我認為台灣如果想要獲得中國真正的、實質性的經濟好處,時間只會更長。港府官員在 2001年時還曾私下抱怨,儘管與北京高官握了手、照了相,北京高官甚至拍胸脯承諾要合作,但到了下層執行者手上,香港官員連要去敲那一個地方政府的門都不清楚,對中國官場上各部門間的利益糾葛更是無從所知。兩岸關係斷了這麼多年,我相信在事務接觸上一定會遭遇到許多難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根本摸不到北京衙門的路數。

「三通」在二十年前是北京眼中的橄欖枝,十年前是兩岸通商的一個建議,今天則是北京單方向送錢給台北,因為台灣向大陸的三通早已開通。如果今天台灣的新政府認為,只要台北把門推開,真金白銀就會從天下掉下來,恐怕過於天真。北京有意願和談,但實際性的經濟利益一定是在兩岸談判取得實際突破後才可能出現。畢竟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在兩岸政治關係上更是如此。

台灣股票市場在總統大選後,一邊倒式地看好加權指數表現,市場情緒壓過現實的考慮。的確,政局穩定、兩岸關係改善的預期本身就是利多,不過我要強調的是,兩岸關係的實質改善,一定要有兩方面的同時迎合。一個巴掌拍不響,北京不積極,三通難有大突破。

一個市場的重新評價(re-rating)必須要與這個市場的盈利增長出現結構性變化,或者經濟轉型出現歷史性的轉機連結。達到這層境界需要時間,更需要雙方的誠意,目前仍有許多暗礁激流。

舉個例子,大陸的QDII(合格的國內機構投資者)根本無法進到台灣,因為QDII在進入某個市場前,必須與當地政府簽署協議,則台灣的主權定位問題將無法迴避。當初QDII之所以能夠衝入香港,那是因為香港特區沒有主權問題。

中國資金對跨國企業興趣多過台灣企業

台灣的金融產業並不發達,大陸企業不會大規模利用台灣的資本平台。目前中國資金似乎更關心歐美市場,對入主跨國企業的興趣將猶勝於台灣企業。台灣內部對中國資金的大量湧入寄予厚望,並不切實際,因為總統府可能在幾年後再度易主,屆時這些QDII恐怕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因此,許多故事或許具有想像力,但未必禁得起推敲。許多製造這些股市的台灣分析員,對大陸並無深刻認識。

香港的豪宅有其特殊性,部分地區的好山好水是內地難見的景象,台灣的豪宅暫時還看不出特色,雖然仍會有部分大陸客願意買單,但大陸資金不是傻蛋,也會盤算上車後該怎麼下車。我相信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大陸資金會流進台灣,但這需要時間。

三通並非一蹴可及,觀光旅遊業會是比較容易達到,且對經濟又有實質貢獻的領域。不過,對大陸觀光客也應該要有人數機制與服務質量的調整。

目前台灣每日允許一千名大陸遊客入境,一年則有36.5萬人,若提高到一天來三千名大陸遊客,一年頂多只有一百萬人。這與每年進入香港、澳門各計愈四千萬的大陸遊客相比,是天壤之別。在大陸遊客入境人數大幅上升前,大陸遊客對台灣經濟的貢獻恐怕也有限。

台灣若想掀起像香港自由行的經濟熱潮,開放速度恐怕不能只是一千遊客到三千遊客的小兒科,同時,台灣旅遊業要做的不僅是多蓋幾家飯店、購物中心等硬件措施,必須伴隨服務質量的調整、創新,針對大陸遊客量身訂置帶有台灣風情的景點。

2008年的總統大選,可以當作台灣經濟出現轉機的分水嶺,但經濟的轉型成效需要時間,更需要努力。股市投資不應過度樂觀,宜回歸基本面。

(本採訪原載於今週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i99110 的頭像
    lili99110

    答案最後一分鐘才解開

    lili991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