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8/12/16 中國時報


保羅.克魯曼專欄─歐洲正出現一場愚鈍的衝突

經濟現在面臨數十年來最糟的衰退情勢。儘管已祭出對付經濟低迷慣用的降息措施,仍不管用。想讓經濟止跌,看樣子只能仰賴大規模政府援助。

不過現在有個問題:那些緊抱過時意識形態的保守派政客,可能(錯誤地)認定他們的選民處在能安渡這場風暴的有利位置,因此擋在路中央不讓別人採取行動。

我說的不是田納西州聯邦參議員鮑伯.寇克,和他的共和黨同僚(彼等對尋求紓困的美國三大汽車廠不假辭色)。我說的是德國總理梅克爾及其經濟官員,當歐洲迫切需要一項救援計畫時,他們卻成了最大的阻礙。

當我們忙於自己的問題時,無暇顧及歐洲經濟的混亂情勢。但與美國GDP相當的歐盟,所遭遇的麻煩並不亞於我們。



歐洲外圍地區的問題最為嚴重,許多經濟小國正經歷拉丁美洲和亞洲過去遭遇的危機:拉脫維亞成了新的阿根廷;烏克蘭彷彿新的印尼。西歐經濟大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及最大的德國,也受到波及。

和美國一樣,歐洲採用降息來振興經濟,這項貨幣政策很快便達到極限。欲扭轉「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唯一的辦法是積極使用財政政策:增加開支或降低稅率以促進需求。現在,人人都知道有必要採取一項大規模、泛歐洲的財政刺激方案。

唯獨德國人例外。梅克爾女士已成了「不女士」(Frau Nein),任何歐洲經濟救援計畫,她都不想參加,她在其所屬政黨的一次會議上說:「我們不參與這種無謂的億萬元競賽。」

梅克爾的財政部長史坦布魯克認為德國不推動振興經濟計畫還不夠,上週更進一步批評其它歐洲國家的計畫,還特別指責英國正在實行「愚鈍的凱恩斯主義」。

德國領導人顯然相信,他們的經濟狀況良好,不需要幫助。他們錯了。真正最糟的,並非他們誤判自己的處境,而是德國高唱反調,阻礙了歐洲共同解決經濟危機的努力。

想想看,假設新澤西州有意透過減稅或公共建設來振興經濟,但這個州級刺激方案並非全國計畫的一部分。很顯然,刺激措施大多會「滲漏」到鄰近各州,最後新澤西州債台高築,許多工作則被其它各州拿走。

歐洲個別國家的處境也很類似。任何一國政府若單方面行動,很可能耗盡大筆外債卻無從創造更多國內就業機會。

然而,歐洲經濟若成為一個整體,這種滲漏就不致構成太大的問題:歐盟成員國的進口平均有三分之二來自其它歐洲國家,如此一來,整個歐洲對進口的仰賴便不致超越美國。這說明歐洲各國採取一項協調一致的刺激方案,會比各國單打獨鬥更有效。

但假如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不僅拒絕參與,還譏諷鄰國對抗危機所付出的努力,歐洲便不可能有協調一致的行動。

德國大聲嚷嚷說「不」應不致永遠持續。德國權威研究機構Ifo上週警告,德國很快就會面臨自一九四○年代以來最糟的經濟危機。這一情況發生時,梅克爾和她的部長們勢必會重新考慮他們的立場。

不過在歐洲,就像在美國一樣,問題在於時間。世界各國經濟正在快速下沉,而我們正等待某個人,無論他是何人,提供一項有效的政策作為回應。在那個回應最終來到之前,還會造成多少損害?

(克魯曼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本報國際新聞組楊明暐摘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i99110 的頭像
    lili99110

    答案最後一分鐘才解開

    lili991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