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9/02/03 中國時報


保羅.克魯曼專欄 銀行搞砸了 政府還送大禮?

問:假如您把別人大筆金錢弄丟了,會怎樣?答:您會得到聯邦政府一份大禮,但在錢到手之前,總統會用很難聽的話數落您。

我這樣講不公平嗎?但願如此,不過這種情況似乎正在發生。請搞清楚,我說的不是歐巴馬政府用聯邦支出提升就業和生產的計畫,我指的是金融體系救援計畫,它們堪稱「檸檬社會主義」(lemon socialism)的經典運用:事情出差錯,納稅人買單;事情若順利,股東和主管獲利。

我讀了歐巴馬政府高層官員近來有關金融政策的評述後,覺得彷彿身處二○○五年,葛林史班依舊是大師,銀行家也仍是資本主義英雄。

財政部長蓋特納說:「我們的金融體系由私人股東經營,由私人機構負責管理,我們願竭盡所能保護這個體系。」而他正準備拿納稅人的錢填補金融體系的巨大損失。



與此同時,《華盛頓郵報》報導,蓋特納和歐巴馬的首席經濟顧問桑默斯「認為政府無法做好銀行管理工作」,可想而知,他們是指相對於那些短短數年內造成逾一兆美元損失的私營銀行天才。即便政府投入所有資金,這種認定私營就是好的偏見,似乎正在扭曲政府對金融危機的反應。

現在,有必要採取行動支撐金融體系。雷曼兄弟破產造成的混亂顯示,讓大金融機構垮掉會嚴重傷害經濟,而許多大銀行正瀕臨倒閉。

銀行此時需要更多資金。在正常時期,銀行藉出售股票籌募資金,投資人則成了銀行股東。您或許以為,銀行現在無法向投資人籌集到足夠資金,政府應像投資人般提供資金以取得部分所有權。

但銀行股票現在值不了多少錢,花旗集團和美國銀行加起來市值只有五二○億美元,政府若對銀行挹注足夠的納稅人稅款,使其得以健全運作,會使銀行變成公營企業。

對這種可能性,我的回應是:那又怎樣?假如救銀行是由納稅人買單,他們為何不能在找到私人買家以前擁有銀行所有權?不過歐巴馬政府顯然力圖避免這樣的結果出現。

若新聞報導正確,救銀行計畫包括兩個要項:政府購買銀行部分不良資產,並為銀行其它資產提供擔保。對銀行股東來說,擔保是份大禮,但不良資產這部分不是 ─如果政府依適當價錢予以購買的話。不過《金融時報》報導,政府可能按「評價模式」(valuation models)而非市價收購不良資產,說明政府在這部分也將送出大禮。

政府為股東提供巨額補助後,納稅人得到的回饋是:什麼也沒有。

政府會不會至少對銀行主管報酬設限,以避免發生更多令公眾憤怒的盜竊行為?歐巴馬最近在每週例行演講中痛斥華爾街的分紅作法,但《華盛頓郵報》報導,政府可能不會對接受政府援助的大多數企業祭出嚴格的主管報酬限制,因為「苛刻的限制會令一些公司不敢求救」。這說明歐巴馬的強硬談話不過是在作秀。

同時,華爾街的放肆貪婪文化似乎未因危機而有所收歛。「我是銀行家,我創造了三千萬美元收入。我應該分一杯羹。」一名銀行家這樣告訴《紐約時報》。那麼虧了三百億美元呢?山姆大叔來救命吧!

公平固然重要,更要緊的是,救經濟花費巨大,八千億美元可能只是頭期款,救援金融體系還需數千億美元。我們無法浪費金錢供銀行及其主管發橫財,目的只是為了保有私人經營的假象。(克魯曼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本報國際新聞中心楊明暐摘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i99110 的頭像
    lili99110

    答案最後一分鐘才解開

    lili991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